建筑工程防水质量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操作:管理人员 ·点击:1895 ·时间:2014-10-16
建筑工程防水质量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防水工程是既古老又年轻的话题。按使用功能不同,可分为公路、铁路、桥梁、隧道、设备工程、地下工程和房屋建筑工程等类型。其分布领域广阔,行业特点不同,重点难点各异,不能一概而论。本文仅就房屋建筑工程防水设计与施工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略举案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防水工程质量,涉及设计、选材、决策、施工、监督、管理等诸多环节,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那么,我们常常遇到类似情况:一旦发现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渗水现象,不管其原因是什么,开发商总会毫不犹豫地把责任首先推向防水施工单位,这似乎已成为一种惯性思维。其实,这种结论非常草率,事实往往并非如此。
建筑工程渗水的典型案例
地下室渗水。地下室渗水包括很多情况:比如,外墙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穿越墙板的管道封堵不规范;回填土不按施工操作规程要求分层夯实,施工随意性大,各种杂物不加清理野蛮回填,破坏了外墙防水层的保护层;地下室外墙根部砼振捣不密实或漏振,出现蜂窝、空洞,夹带木头等杂物;地下室外墙砼板中残留钢丝、钢筋,且未经防锈、防水处理;地下车库外墙板根部砼漏振(施工缝处在封闭模板前未清理干净)、出现空洞、夹带红砖;地下室外墙与顶板交界的施工缝处接头不严,模板孔未封堵好;地下室外墙与顶板交界的施工缝处、车道底板砼施工缝处裂缝渗水;地下室顶板砼后浇带处,沿后浇带两侧产生通长裂缝;地下室夹层外墙板裂缝。
上部结构外墙渗水。外墙施工缝处接缝不严,开裂、渗水;外墙主体结构局部砼漏捣,最深处竟然深达250mm;设备用穿墙管部位,未按施工操作规程施工,导致渗水;外墙结构施工时,固定外脚手架的钢丝绳遗留在墙板中,导致渗水;主体结构施工时,砼振捣不密实,雨水沿着管线从配电箱内、开关插座处等部位流出;外墙二次结构施工时,填充砌体与砼主体结构交界面,砼主体结构表面未做凿毛、拉毛等任何处理,该交界面形成渗水通道;外墙二次砌体砂浆饱满度严重偏低,与砼主体结构交界面不密实、甚至透光,形成渗水通道;采用大模板工艺施工的主体结构外墙板,大模板的大量穿墙螺杆穿透外墙,大多数未进行仔细的防水处理,导致渗水;外飘窗两侧,二次砌体与主体结构砼交界面,砼主体结构表面未做凿毛、拉毛等任何处理,造成渗水。
厨房、卫生间渗水。穿楼板的下水管、消防管等各种管道周围,预留孔二次封堵施工不规范,导致渗水。
屋面渗水。主体结构施工时,屋面板上多余的预留孔洞竟然未作任何封堵处理(竣工多年后,在进行室内装修改造时才发现),其上仅用挤塑聚苯板加盖,然后做屋面的保护层、防水层、保温层、面层等构造层;
屋面雨水口四周以及天沟沟底防水材料老化、开裂、脱落,使防水层失去作用,竣工不到四年就渗水;
屋面变形缝处,构造设计不当,造成屋面渗水;
外墙变形缝出屋面的顶端,设计无防水措施。建筑构造设计严重失误。图纸会审时,建设、施工、监理各方均未发现并提出,导致雨水从顶端长驱直入到外墙构造层中,带来外墙尤其是外窗四周渗水;
由于建筑外立面造型原因,向内侧倾斜的屋顶女儿墙内侧,卷材防水层在重力作用下与主体结构相脱离,雨水从脱离面渗入整个屋面构造层中,防水层失去作用,防水体系形同虚设。该防水设计违反基本的材料受力原理,设计构造明显错误。
建筑工程防水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
有症状就会有相应的原因,质量不过关,背后所隐藏的是各种各样的综合因素。
首先从设计上来讲:
设计人员对防水专业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更谈不上深入地研究。普遍的情况是套用设计规范、标准图集就万事大吉。而影响防水质量的关键在细部节点,尤其是不同项目、不同材料、不同部位、不同结构形式及其相互交界面,很少有建筑师去仔细琢磨、认真推敲。
缺少合理的设计周期。一旦接到设计任务,设计公司为了满足开发商的赶工要求,往往是按照开发商规定的时间倒排设计计划,全体设计人员基本是连续加班至深夜、疲劳作战,直至任务完成。这种工作状况只有年轻人才能承受。而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设计人员,缺少现场经验,缺乏防水施工的感性认识,导致防水设计方案先天不足。
其次,从材料上来讲:
低价中标,恶果蔓延。上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建筑材料为甲供材、甲指定或甲分包,通常采用统一招标、集中采购的方式。因行业自律性差,市场管理不规范,诚信制度不健全,使得“张冠李戴”、“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现象时有发生;且开发商在招标时,往往注重报价而忽视材料内在品质、厂家信誉和售后服务,通过强行压价来降低成本。这就给诚信较差的企业以可趁之机。多数情况是:材料品质好、信誉高的企业因报价较高首轮即遭淘汰;材料品质差、信誉低的企业因报价低而中标。其后果是,中标企业为了获得理想的利润空间,不择手段来降低产品成本:采用质量等级较低的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违规加入再生材料或其他添加剂,降低了防水材料的耐老化性能和长期耐久性能,有的工程刚竣工交付使用就出现裂缝、渗水,造成大量客户投诉、诉诸法律、带来高额赔偿,甚至演变成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事件。上述现象,我们通过电台、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经常可以了解到,且早已“见怪不怪”、不足为奇。
从施工方面也受影响:
缺少必要的施工周期。开发商往往违背客观规律,采用行政命令,强行要求施工方必须在几天内完成防水施工任务,迫使施工单位不得不采用人海战术抢工期。由于没有必要的技术间隙时间,给防水施工质量留下长期隐患。
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防水企业缺少经常性、制度性、专业性的上岗操作培训,仓促上马的情况较为普遍,不专业的人员施工,质量很难得到可靠保证。
除此之外,相关的管理漏洞也是造成渗漏的重要原因:
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项目是成本中心,企业是利润中心。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开发商缺乏科学态度、违反客观规律、瞎指挥的现象并不少见。有的领导表面上非常重视工程质量,但都是停留在口头上、写在文件上,并未落实在行动上。
外行领导决策的弊病:非相关专业的外行领导在决策时,不能正确处理好质量、进度、成本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往往把成本、进度放在第一位,质量放在最后一位;“不懂装懂”、“似懂非懂”、“自以为是”的现象大有人在。
有的内行领导,由于长期脱离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在决策时,也早已把工程质量抛于脑后,屁股指挥脑袋、盲目压价、强制性倒排开发计划,已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绩效考核导向的影响。开发商一般以交房日期为主要考核指标,而以工程质量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情况并不多见。因此,一切工作都围绕确保交房日期来展开。开发商关键岗位的技术人员,受上述绩效考核导向的影响,几乎忘记了自己的职业准则,不敢坚持原则、严格把关;不敢说实话,而是惟命是听,实际上已被“逼良为娼”。这也是工程质量问题重复发生的重要原因。
(4)监理工程师的尴尬地位。监理公司与开发商的关系,法律上是双方平等,理论上是独立的第三方,而实际上是被雇佣与雇主的关系,这已是不需争辩的事实。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的是: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控制力度只要稍微严格,施工单位就会以开发商要求抢进度为由不予配合整改,开发商主要领导就会出面协调、暗示为施工单位开脱,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实工程质量无小事),使监理工程师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旦事故发生,悔之晚矣!国内每年发生的质量、安全事故案例中,大多数都存在类似情况。
2009年10月30日,中国网、新华网分别以《“保障性住房”为何无保障?》,《“民心工程”成了“伤心工程”》为题,报到了深圳首个经济适用房——深圳市桃源村三期楼盘质量问题的系列事件。该项目计划总投资8.2亿元,占地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共有高层住宅12栋,总计2760套。工程于2006年8月8日开工,2008年12月底竣工。
没想到,业主刚入住几天,新房就出现了卫生间、房间墙根渗水,甚至出现了贯穿整个墙面的裂缝等质量问题。后经调查,结果是:该小区已入住的1600套房屋普遍出现了漏水、裂缝问题,有的房屋墙角已经发霉,长出了300mm的绿毛。此外,还存在其它系列质量问题。
调查发现,施工单位存在明显的偷工减料等行为,而相关监理人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视施工单位的质量问题。深圳市有关部门已对该工程的6家责任单位(项目管理机构、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罚款260多万元,同时承担了5000多万元的业主损失补偿费,并由深圳市政府相关领导向业主公开致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上述情况,已经由工程质量问题演变成社会问题,足以说明我国建筑渗漏的现状及其严重性。(一次)因此,提高防水工程质量,是行业内每个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上述现象蔓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