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局将建质量失信黑名单 将重罚曝光违法企业 ·操作:管理人员 ·点击:628 ·时间:2014-02-24 央广网北京1月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三聚氰胺让三鹿品牌彻底坍塌,冒充“外国贵族血统”的“达芬奇家具”也让它的女代理人一度成了媒体笑话……面对层出不穷的质量问题和失信企业,中国相关部门2009年曾实施《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划分通则》,希望建立惩戒与淘汰机制,但效果了了。
2012年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提出完善企业质量档案和产品质量信用信息记录,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近日表示,将加快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制度,对严重失信违法的企业,要在经济上重罚,在法律上严惩,在社会上曝光。
重罚、严惩、曝光,黑名单上的这三个“紧箍咒”能否真正让失信企业闻之胆寒?在对国内新措施寄予期望的同时,我们来看看国外是否也有类似的措施,他们的“黑名单”震慑效果又如何?
全球华语广播网德国观察员薛成俊说,德国没有所谓的黑名单,但是德国的制造也曾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
薛成俊:在企业方面德国没有类似的黑名单,实际上也不需要。德国有着严格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德国产品能够在全球市场所向披靡靠的就是过硬的产品质量。而最早德国最早实际上是伪劣产品的代名词,是英国人强制德国人在自己的产品上打上了标记,以在世界上区分质量优异的英国产品。只不过是德国人知耻而后远,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最终将德国制造走向了高品质的象征。
没有黑名单,为什么德国企业仍然严守诚信?企业文化使然,而违法成本太高也是原因之一。
薛成俊:造假在德国是不可想象的,记得有一次一位德国同事让我从中国帮他带条烟,我就怕买到假的,他听了之后表示非常的不理解,烟就是烟,怎么可能会有假的呢?当然了在德国也不能完全排除有个别商贩的造假行为,比如蔓延整个欧洲的马肉风波,将马肉当牛肉来售卖,还有受二恶英污染的鸡蛋流入市场等等。但是这些都是极其个别的现象,而且一旦发生这种事情对相关企业和涉案人员来说,无疑于一种自杀行为,不但会受到相关部门的严厉处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且会立即被顾客被市场永远淘汰,没有任何东山再起的机会。所以在德国任何正常企业无论大小,都不敢也不愿去冒这样的风险,因为最终的代价将是他们无法承受的。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费者一旦怀疑自己购买的产品有问题,一般直接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不合格,则通过消费者组织或委托律师进行索赔或向法庭提起诉讼。
根据美国的法律,食品企业因其食品不合格要承担的赔偿费和罚款有时高达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美元,足以导致企业破产。来听全球华语广播网美国观察员程蕙的介绍:
程蕙:在美国对消费者的保护有一定保障,他们不仅仅利用高额的赔偿来造成吓阻的作用,更重要的他们在政府跟民间都有非常完善的管理机构。例如,在白宫有消费者事务局,在联邦有消费者保护行政机关。从州到郡到市政府都设有相关的消费者办公室,同时也设有小额赔偿法庭。而在民间消费者方面,他们更有各种不同的消费者保护组织,其中有民间团体所成立的,也有公司行号本身所设立的消费者保护部门。
另外,像大型的汽车工业以及大型的企业方面,他们自己本身也都设有非常完善的消费者保护部门来让大家进行申诉。在这里不能不提的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它是美国政府在健康与人类服务部和公众卫生部所设立的一个执行机构,他主管的是有关食品和药物方面,而FDA有权对生产厂家来进行视察,有权对违法者来提出起诉。换句话说厂商对品牌的维护,而消费者的监督是保障了产品品质的安全力量。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俄罗斯记者燕玺介绍说,俄罗斯国内生产的食品安全水准较高,反倒是对近些年的某些进口食品不大放心,而企业黑名单多由独立机构发布。
燕玺:提到产品质量,大家都还是比较关心的就是入嘴的食品安全问题。在俄罗斯最近几年,据我的观察还没有大的这种食品安全丑闻曝出,而且在俄罗斯的超市里头,在市场上有关食品的一些具体的成分包括它的添加剂都是有非常明确的一个标注的,大家对于这些标注的内容应该说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关于企业黑名单,最近几年俄罗斯也在网上也是发布了非常多的有关企业一些有不良行为记录的所谓的黑名单,但是都是由一些地区性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以及一些独立社会机构经过调查以后、统计以后发布的。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的,比如俄罗斯联邦消费者权益监督机构发布的企业黑名单,最近几年并没有太大的动作。
给质量失信企业建立黑名单,意味着让舆论监督发挥作用,而严惩则意味法律将成为另一准绳。失信面前在这两枚盾牌前是否能够有足够的敬畏,让我们不妨对这项措施先抱有美好的期待。 |